意識到藉單車前往燈塔並非明智之舉時,早已行進了1/3的距離。(照片攝於日御碕)
這次山陰之行,目的之一是在神有月拜訪出雲大社。
在日本,農曆十月稱作神無月。因為八百萬神(很多很多的神)會在這個月份回到出雲大社開會,各地大大小小的神社都是「家裡沒大人」的狀態。只有出雲所在的島根縣,稱農曆十月是神在月或神有月。
一直覺得,日本神道教「八百萬神」的概念和佛教「身即是佛」的說法之間,有種幽微的相似。「萬物皆有神靈」與「每個人都是佛」這兩件事,一是說應該抱有崇敬萬物的心,一是說人人心裡都有慈悲成佛的根性。在我看來,一者告誡我們雖然生為人而非螻蟻仍須時時謙卑,一者則說雖然只是凡人毋需妄自菲薄。二者看似相反,其實都有返卻自省的意味。
這天天氣極好,太陽公公大方露臉。雖刻意選在神有月來到山陰地區,不喜歡熱鬧只好又故意避開「神在祭」(為期一週)的人群,在祭典後才拜訪出雲。
離開一畑車站,進入神門通り一路慢逛。嗑了仙貝喝了煎茶選好伴手禮,在台灣時惦念許久的景點如今近在眼前,臨門卻不急著與之相見。「終於...」是種十分微妙的滋味,在一陣突然的細雨散去後,始踏上神的領域。
走在松並木の参道,陣陣松香隨偏冷的微風襲來,駐足仰頭,天空湛藍。
「或許,這就是神明的氣味吧!?」
跟著大家在參拜處依樣畫葫蘆,這個外地人從動作上完全看不出誠意...(笑)。對我來說,日本神社的"有趣"之處,就是視線所及並沒有具象的物件,好讓信眾投射所託。面對或被窗櫺遮擋,或完全無法想像裡面有什麼的深邃,那種「好想看到神明」的執念和終究「什麼都看不到」的遺憾,伴隨在每一次神社參訪,這次當然也不例外。(換個角度想,或許"沒有具象"也可以解讀為金剛經裡“不著相”的概念?)
凡夫俗子看不到神明想來也是理所當然,只好猜想在用相機取景的當下,其實某個神明正在大社屋頂看著我笑吧!
在「古代出雲歷史博物館」租了電動單車,一路往稻佐の浜騎去。
「稻佐の浜」是日本神話裡天照大神和大國主神談判之處,大國主神後來同意讓出統治權給瓊瓊杵尊的條件,就是要幫他建造一座豪華的宮殿(出雲大社)。這裡也是每年神在祭的儀式起點,各地神明在此被迎接往出雲大社開會。
供奉龍神的神社靜佇在岩塊上,年輕小姐在退潮後的沙灘上專心撿拾小蛤貝,再次遇見共乘一畑電車的黑衣白鬍身體硬朗長鏡頭單眼伯伯;海風張狂,深怕寒氣太重落得感冒頭痛,趕緊把羽絨衣的帽子戴上。
看著澄澈的日本海發呆了一會兒。回想著數天前在風雪中的浦富海岸,以及這幾天親眼見的風景,對於自己所擁有的當下,滿溢感激之情。
從規劃行程到實際在旅途中,要不要前往日御碕這件事一直猶疑未決。(日御碕燈塔為日本最高的石造燈塔。周邊地區是大山隠岐國立公園的一部分,被列入世界燈塔100選及日本燈塔50選。-維基百科-)。主要原因是公車班次不多,對於當天必須移動到鳥取搭高速巴士回大阪的我,相當不利。
不是租了電動腳踏車嗎? 觀光地圖上寫著開車20分鐘的路途,想來也不是太遠,那就騎腳踏車去吧! (而且是電動腳踏車,應該很輕鬆。)當時腦中的盤算是,假設來回可以在2小時內完成,就可以順利搭上行程表裡最後一個選項的班車離開。
開始執行看似愜意的計劃後10分鐘,終於發現不對勁。
第一,一路上完全沒有其他單車,表示騎車這個選項連日本觀光客都不會列入考量;第二,沒有想到公路不是建構在同一條等高線上,上上下下的坡段即使是電動腳踏車也踩到氣喘噓噓;第三,強勁的海風和旅行全身家當(約10公斤的大背包)造成騎車的阻力加劇;第四,腳踏車的電力可能會秏盡。
面對完全不確定還有多遠的不安和諸多困擾,折返點只好設在「回程時間足夠」且「回程電力足夠」這兩個條件上。
在天氣轉為陰天之前,踩到日御碕時已經腿軟,停車場裡果然只有我的小橘是腳踏車...勉強走了段遊步道,這時的「終於...」,心情又完全不同...(苦笑)。
結論:
1.從「出雲大社」前往「日御碕燈塔」以電動單車代步單趟約需40分鐘(這是奮力前進的速度...),耗電量30%;建議體力中上、時間充裕者嘗試(在下體力中下、時間緊迫...)。
2.單車租借地點(地圖連結):出雲大社西側停車場附近的觀光案內所、一畑電車出雲大社前站、古代出雲歷史博物館,和吉兆館, 一日800円,可使用時間9:00-17:00。(注意不可騎進出雲大社內)
3.建議利用電動單車的觀光範圍是「稻佐の浜」、「因佐神社」、「出雲大社」、「JR舊大社站」和「吉兆館」這個區間。這個區塊靠海邊的29號公路有單車專用道。相反地,往日御碕的方向只有汽車道啊啊啊!!!!!
4.雖然很累,一路上風景極好!!(汽車都小心翼翼地經過我身邊......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