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fullsizeoutput_30d  

現在我們看清代價頗鉅。

我們忘掉許多東西,忘記我們曾知的一切,忘記我們原本並非如此。

-羅傑.貝文斯三世,林肯在中陰-

 

全員登機完畢,密閉空間內興奮之情躁動滿溢。左前方有幼兒如爆雷般哭鬧嘶喊,鄰座結伴者議論聲如大雨敲擊浪板式的遮雨棚,機內廣播輪流以三種語言藉強風之姿咆哮。即使外界眾多聲響齊發哄鬧,仍不敵己身如海嘯般襲來的睡意:甫坐定,扣好安全帶,旋如被靜脈注射Propofol的病患,數數不到十,意識瞬間沈入深邃不見洋底的異空間。

出發前,黛比.福特的陰影一書已進入後三分之一,Camino的城鎮預覽剛走到拉里奧哈地區的納瓦雷特鎮,培理講童年創傷的心理學治療已閱畢。候機之際點開電子書櫃,未多作考慮就一頭栽入桑德斯的「林肯在中陰」,困於錯綜的對話中摸索拼湊勾勒鬼魂和墓園形象,無法自拔。

當年初訪高野山所留下的文字仍舊清晰,沿途風景依然熟悉。從一之橋起始的話,抵達奧之院前,沿途必經長達二公里的石板路,穿越全日本最大的墓園。墓園裡據說有大大小小約二十萬座的墓碑或供養塔,以及個人所鍾愛的參天古杉群。不少戰國梟雄們亦在此長眠,無論生前是敵是友,即使是最後的德川家,在「死亡」此等定義前,大家一視同仁:每一位都已是過去式。「林肯在中陰」所描繪的歐式墓塚歷歷在目,與行在石板路上所見日式墓地相互輝映,甚是巧合有趣。前者有天使或聖母像裝飾守護死者,後者有地藏或菩薩像伴隨在側。即使文化背景懸殊,在死亡後冀望仍被指引和眷顧的念頭並無差異。

嚴格來說,佛教並沒有死亡的概念。我們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輪迴中,選擇不同角色體驗生為,或人或畜或禽或蟻的一生。佛家講 「無明、行、識、名、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」等十二支,由無明而行而識,乃至老死稱為生死流轉﹔由無無明乃至無老死稱為涅槃還滅。每一生走到臨終之際,最後的念頭是一股強大的推力,決定我們往下一道輪迴的投生。故無論是內觀法或者佛教的所謂修行,旨在清除一生中或積累的情緒或貪、嗔、癡的偏執,期望在臨終之際得到清明。而在死亡後與再生之間的狀態,即稱為中陰。「西藏生死書」中如此闡釋:「我們可以把人的整個存在分成四個實相:此生、臨終和死亡、死後、再生。...其中受生的業力中陰,就是我們通稱的『中陰身』,它會一直持續到我們投胎有新生命為止。」(p147-148)

「中陰有一個中心特色:它們都屬於極度不確定的時段。...當四周的世界變得更為混亂時,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支離破碎。由於接觸不到和遠離我們自己,我們就會變得焦慮不安和經常胡思亂想亂想。...一個痛苦的時刻,就可以告訴我們一切是那麼不確定和變動不居。生活在現代世界,就是生活在明顯的中陰界:你不必等到過世才會體驗到中陰。」(p149)「林肯在中陰」一書中,總統林肯並沒有真正在中陰界,因病猝死的小兒威利.林肯才是真正的中陰身者。因喪子悲慟之執念,若以作者對中陰的改寫(桑德斯本生也是藏傳佛教徒),林肯也算是一種中陰的狀態:陷於某種偏執的情緒和混亂之中,無法自拔。

「...諸上師告訴我們,死後的清明或混亂要『乘上七倍』。任何人只要誠實地看看生命,就可以發現...我們的心,總是在混亂和清明中間進進出出。...這就顯現出中陰的意義:處於清明和混亂、困惑和智慧、確定和不確定、明智和瘋狂之間的一種持續性、令人氣餒的搖擺不安。」(p149)桑德斯引用這一概念,在書中將各式鬼魂角色,描述成為失去肉體的束縛後,生前的念頭益加放大化為幽魂俱象化的模樣,誇張的言行也如出一轍。若要將書中的角色一一描繪,大概會很像另本西方的「百鬼夜行繪卷」吧!

譯者在書末提到翻譯之困難,在於史實與編設人物交錯,全書採對話式,共一百六十六位角色。連本書作者在創作期間也須以人物設定簡表來查詢,確保角色的性格、用詞、對話風格前後一致,精彩繽紛自可預期。即便角色如此豐富,但主軸相當清晰,讀者細讀並不會感到困惑錯亂。此外,全書閱畢後可參考專訪桑德斯一文,藉由了解作者的思路可更加擴展閱讀此書的心智地圖。

若要說身為讀者,個人最喜歡的一幕,莫約是鬼魂們眾志成城,欲改變林肯心意所做的融合。這個前所未有的行為雖未成功,卻意外讓眾鬼魂感受到彼此的存在,也憶起自身困在中陰所遺忘的價值,一一找回各自身為人(生前)時所體驗的美好良善。一旦意識到自己「已死亡」,當下立即解脫:「...閃光,衣物從半空中落下。」「貝文斯先生沒了。」「...此起彼落的物質光閃爆現象霹靂聲 ...」。當然林肯與小兒之間濃郁的親情所對偶產生的悲慟感傷,同樣讓人為之動容。小說末段,約略提到林肯在南北戰爭中身為領導者的掙扎,以及外界無情的批評。其中作者臆測林肯的心境轉換,也讓人諸多感概。「世人皆受苦。我們應將彼此視為受苦的存在,從而懷抱憐憫心。」「...這場戰爭尚未得勝,若奴隸制度不能在我任內廢除,一定會繼續惡化。什麼是『慈悲』?立刻結束戰爭讓未來數以百萬計的人繼續為奴是慈悲嗎?如果不是那就繼續作戰,讓幾萬名男孩戰死沙場是慈悲嗎?」

「必要之惡」與「必要之善」的抉擇拿捏,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生為人所必經的掙扎,每一次意念浮起批判,每一刻言行選擇為難,都猶如身在中陰界。我想,這也是小說之所以好看,人生之所以精彩的原因之一吧!

 

書本介紹連結>林肯在中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z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